内容页搜索

一、文化

民国时期,富裕人家请先生上门教其子女读书;或识字人办私塾,供周边儿童上学,因此农村读书人甚少,女性读书则更少。

民国25年(1936年),大谢乡合作社在各村办夜校,开识字班,识字人猛增。据年末统计,坛丘地区共有18811人,其中男9884人,女8927人;识字人数1914人,其中男1726人,女188人。大谢乡总人口4014人,其中男2048人,女1966人;识字人988人,其中男837人,女151人。

民国35年,对保甲长登记,坛丘乡76个保甲长有12个读过私塾或中学;中南乡86个保甲长中有23人识字;中南乡23个识字保甲长中,大学毕业生6人,中学毕业生7人,中学肄业7人,私塾及小学3人。

新中国成立后,各村都办起小学,坛丘人的文化程度显著提高。1964年,全社总人口21122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686人。1982年,总人口27435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15844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36人。1990年,总人口28258人,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17880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058人。20007月,总人口27946人,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1259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22人。

3-11         196420007月坛丘部分年份人口文化构成情况表

文化构成

1964

1982

1990

20007

人口(人)

占比(%

人口(人)

占比(%

人口(人)

占比(%

人口(人)

占比(%

合计

21122

100.0

27435

100.0

28258

100.0

27946

100.0

文盲半文盲

17436

82.5

11591

42.2

10378

36.7

6687

23.9

小学

3374

16.0

11200

40.8

11186

39.6

12987

46.5

初中

288

1.4

3808

13.9

5636

19.9

7050

25.2

高中

24

0.1

816

3.0

1012

3.6

1074

3.8

大学

0

0.0

20

0.1

46

0.2

148

0.5

注:以上表内数据1964年、1982年、1990年来源于人口普查资料。

二、 职业

民国20年(1931年)727日,严墓区(当时坛丘属严墓区)统计资料反映,全区总人口42103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有28284人,占总人口的67.7%。这种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人口职业构成情况一直延续到70年代。

70年代始,公社办起社、队办厂,农村基本上每户有1人进厂。随着社、队办企业增多,盛泽各大厂及镇办厂到农村招工。各大队青壮年进厂当工人,坛丘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

90年代中期,坛丘采用放水养鱼政策,鼓励农户家庭安装织机或办企业,允许雇工,从而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从此,第二、第三产业得到发展。人口职业构成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化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并逐步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

3-12       19641999 年坛丘部分年份人口职业构成对比表

年份

人口(人)

从业人口(人)

占总人口(%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口(人)

占从业人(%

与上年比(%

人口(人)

占从业人(%

与上年比(%

人口(人)

占从业人(%

与上年比(%

1964

21122

12574

59.5

12497

99.4

24

0.2

53

0.4

1982

27435

17382

63.4

12940

74.44

-25.0

3621

20.8

20.6

821

4.7

4.3

1990

28258

19593

69.3

11599

59.2

-15.2

6722

34.3

13.5

1272

6.5

1.8

1999

28176

7869

63.4

5028

28.14

-31.1

8641

48.4

14.1

4200

23.5

17.0

注:以上表内196419821990年数据来源于人口普查资料。